便携式AI系统可将大脑思想翻译成语言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首款便携式、非侵入性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解码无声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有形的文本。这项技术可帮助那些因疾病或受伤(包括中风或瘫痪)而无法说话的人进行沟通,也有望实现人与仿生手臂或机器人等设备之间的无缝通信。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首款便携式、非侵入性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解码无声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有形的文本。这项技术可帮助那些因疾病或受伤(包括中风或瘫痪)而无法说话的人进行沟通,也有望实现人与仿生手臂或机器人等设备之间的无缝通信。
作者|向欣蚂蚁集团、米哈游看好的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又获得了一笔大额融资。2 月 20 日,星海图宣布完成近 3 亿元A 轮融资,所获得的资金将用于加速具身基础模型的研发和验证。本轮融资基本由星海图的老股东持续加码,包括蚂蚁集团、高瓴创投、IDG 资本、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百度风投、同歌创投等。
百模大战之后,大伙儿或许有个共识:现在不缺大模型,缺的是怎么更好地把大模型用起来的方法。
03:3810月24日至29日,第六届世界声博会暨2023全球1024开发者节在安徽合肥举办,这是人工智能行业的一次盛会。科博展是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及应用亮相其中,充分展示了AI技术与城市治理、医疗、教育、工业、金融等众多领域的深度融合。那么,当城市治理被AI技术深度
智通财经APP获悉,医渡科技(02158)早盘涨近7%,截至发稿,涨6.06%,报5.95港元,成交额1.41亿港元。消息面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首次被列入国家医保局立项指南。11月23日,国家医保局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编制发布17批立项指南,以此来统一指导各地规范价格项目。为了支持相对成熟
·“在这一切中,我们被一个极其简单的想法所驱动:当所有性别的人的健康都得到平等的重视时,神经科学将蓬勃发展。”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以下简称“加州大学”)发起一项倡议,希望弥补全球神经科学领域研究对女性大脑健康的忽视。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1日,加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成像技术,可在亚细胞水平(十亿分之一米)捕获有关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同时还可捕获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的论文详述了这种独特方
一项发表在最新《细胞报告》杂志上的研究揭示,成年大脑具有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这些新生神经元能够整合进关键的运动回路中。这项发现挑战了长久以来关于成年神经发生的观点,表明刺激大脑中的祖细胞可能有助于修复
在这篇 NeurIPS23 论文中,来自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视觉 「读脑术」,能够从人类的大脑活动中以高分辨率解析出人眼观看到的图像。人类的感知不仅由客观刺激塑造,而且深受过往经验的影响,这些共同促成了大脑中的复杂活动。
大型语言模型在学习概念时竟然会形成令人惊讶的几何结构,比如代码和数学特征会形成一个「叶(lobe)」,类似于我们在做磁共振功能成像时看到的大脑功能性脑叶。这说明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