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从“可用”到“好用”需应对技术挑战与伦理考量
2024年的科技圈,如果说有什么持续“出圈”的热词,那无疑是大模型。在人工智能(AI)领域,大模型作为深度学习的杰出代表,持续引领着技术创新的新风尚。ChatGPT的爆火将大模型带入公众视线,业界关注的焦点是“中国能不能孕育出顶尖的大模型”。
2024年的科技圈,如果说有什么持续“出圈”的热词,那无疑是大模型。在人工智能(AI)领域,大模型作为深度学习的杰出代表,持续引领着技术创新的新风尚。ChatGPT的爆火将大模型带入公众视线,业界关注的焦点是“中国能不能孕育出顶尖的大模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AI)的发展不断推动我们走向未知的领域。科学家们设想并努力实现一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的机器,这是人工智能的起源和终极目标。他们编写了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复杂问题,如下棋或解决数学题,奠定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科学家们研究模拟
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近日编制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系我国在脑机接口研究领域的首部伦理指引,明确开展脑机接口研究应确保研究具有社会价值,
人工智能光明网-理论频道10月18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下称《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倡议》就各方普遍关切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问题提出了建设性解决思路,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方面,提出:“坚持伦理先行,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伦理准
12月21日,蚂蚁集团科技伦理顾问委员会2023年度会议上公布数据显示,蚂蚁集团大模型研发团队投入近20%的技术人员建设科技伦理,还与8所高校机构开展共建科技伦理知识体系,打造负责任的AI。
2024年10月17日,世界瞩目的诺贝尔奖终于揭晓了新一年的名单,获奖者使得全球科学界为之震动: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得主均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这直观地揭示了人工智能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所处的关键性地位,也进一步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广泛探讨。迈入人工智能新阶段:社会伦理治理危机缘起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AI)的发展不断推动我们走向未知的领域。科学家们设想并努力实现一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的机器,这是人工智能的起源和终极目标。他们编写了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复杂问题,如下棋或解决数学题,奠定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科学家们研究模拟人脑思
3月5日消息,这是GPT-4发布之后,第一次在纸面上被完全碾压。昨夜,OpenAI最强竞争选手Anthropic发布了旗下最新大模型家族Claude 3。从官方公布的测试成绩来看,其在推理、数学、编码、多语言理解和视觉等指标上,全面超越GPT-4,树立了LLM大语言模型新的行业基准。
大模型驱动人工智能走进我们的生活,从智能棋手到智能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逐步涉及人类健康与隐私等安全领域。如何让人工智能恪守伦理秩序,从而更好地服务人类?这个问题已经切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近年来,学界与工业界都已开始关注并热议AI伦理治理问题,也在伦理规范研究上取得了初步进展。然而,由于AI
26日讯,中国信通院在“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科技伦理治理分论坛”上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报告(2023年)》。报告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挑战已从理论研讨变为现实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