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

院士

  • 张钹院士:GPT不太可能具备意识,机器人不用和人类完全一样

    PyTorch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梁昌均运营编辑 | 刘于嘉“将来是不是把GPT语言完全对齐到人类的自然语言?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院士在9月6日百川智能的一场发布会上表示。他对此解释称,要把GPT语言对齐到完全跟人类的自然语言一样,必须解决一

  • 外籍院士罗智泉:大模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11月26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学术)、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罗智泉,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举行的活动中,认为大模型高耗能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需要考虑落地成本,垂直领域中小模型是一个新方向。 

  • AI领域又增院士!清华胡事民当选,「计图」框架出自其实验室

    清华胡事民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现已公布。中国科学院方面,今年共增选59位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8人当选。胡事民教授名列其中。中国工程院方面,今年共增选74位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当选。另外,今年的IEEE Fellow名单也已新鲜出炉,

  • 外滩大会|何积丰院士:保护隐私安全,大模型“对齐”有哪些挑战?

    ·“如果把人工智能看作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对齐’就是唐僧的紧箍咒。有了紧箍咒,就可以保证技术不会任意使用能力胡作非为。”模型的通用能力让其能够应用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中,可谓“无孔不入”。AI的发展因此带来了新的安全隐私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隐患,9月7日开幕的2023Inclusion·外滩大会上

  • 李德仁院士:万亿级低空经济驱动未来经济增长

    “一台无人机飞到空中后,可以为两到三个足球场范围的场地提供整晚不间断照明。”近日,一款轻巧、智能化的高亮度照明保障系统,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震区参与救援工作。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90%以上主流大模型不可信!实用前景堪忧

    5月20日消息,自从ChatGPT爆火以来,全球诞生了无数的大模型,光国内就有上百种,但实用性却并不如意。在今天下午的2024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邬江兴指出,他们团队对当前最流行的10种大模型进行安全分析发现,90%以上的

  • 院士谈“5G+工业互联网”:以问题为牵引避免供需两张皮

    当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情况如何?如何平衡成本带来的制约?大模型如何为工业互联网赋能?该怎样建立工业互联网软件生态?“5G+工业互联网”又将如何推动智能制造与新型工业化?   11月20日,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

  • 2022美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图灵奖得主、龙书作者AlfredV.Aho当选!

    作者|Ailleurs编辑|陈彩娴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布了2022年新一批当选的院士名单。120名美国科学家和30名外籍科学家因其在原创性研究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入选。到目前为止,美国国家科学院一共已有2512名院士、517名

  •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认知安全挑战?院士提出四点对策

    12月5日,2024第三届北外滩网络安全论坛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行。多位院士专家与会,共同探讨网络安全技术的最新进展、分享标杆案例与应用经验,探索多层次、多维度合作机制,推动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黄殿中发表了题为《智能时代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