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府工作报告点将“人工智能+”,哪些终端厂商将受益?
3月5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人工智能+"行动与新质生产力深度绑定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这一政策导向瞬间点燃港股市场,以联想集团、小米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厂商股价大涨。截至收盘,联想集团(0992.HK)收涨近5%、小米集团(01810.HK)收涨超7%。
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 “人工智能 +” 已经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报告中强调了几个词值得关注——“智能终端”和“场景应用”。其核心逻辑在于政策鼓励通过 AI 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形成 “技术 - 场景 - 终端” 的闭环。
AI终端成为“人工智能+”行动的核心载体
政府工作报告将“终端应用”列为今年重点任务,明确要求推动AI手机、AI电脑等终端快速普及,并通过场景培育(如低空经济、医疗、教育等)加速技术落地。这一方向与全球技术趋势高度契合:端侧AI凭借其低延迟、高隐私保护和低成本的优势,正成为混合式AI时代的核心入口。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在MWC 2025上预测,端侧AI性能将在未来12个月内实现3倍提升,本地推理能力可媲美云端大模型,但成本大幅降低。
报告中强调“新一代人工智能终端”反映出的是对大模型应用的普及化的期待。这需要终端设备具备更强的本地化算力与智能交互能力。例如,AI PC需内嵌大模型以支持个性化服务,而工业机器人需融合视觉识别与自主决策能力。
随着应用场景需求的增加,智能终端作为“新一代基础设施”,需覆盖从消费级(手机、电脑)到企业级(服务器、边缘设备)的全场景需求。
据Gartner预测,2025年AI PC渗透率将同比激增165%,到2027年该比例有望攀升至81%。
终端厂商的机遇:从硬件制造到智能生态构建
政府报告提及的“智能终端”和“场景应用”涵盖消费电子、工业装备等多领域,其核心竞争要素已从单一硬件性能转向“软硬服一体化”的生态能力。
而强调“场景应用”的背后,实际上是要求厂商深入行业痛点。让人工智能能够切实应用到制造业、服务业等各类经济活动中,推动AI向垂直领域渗透。
联想构建了覆盖AI终端(如AI PC、AI手机)、AI基础设施(服务器、算力平台)和AI解决方案(垂直行业模型)的完整生态。例如,联想AI PC搭载的“天禧个人智能体系统”已支持1500余款AI应用,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连续13年蝉联全球超算TOP500榜单首位,为终端AI的本地化运行提供底层支撑。
垂直场景渗透方面,联想的整体表现也不错。 联想政企业务群已为90%的中国制造500强企业、2000多所医院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覆盖14大行业通用场景和29个垂直场景。这种“行业Know-how+技术整合”的能力,使其在政企市场中占据先机。与此同时,小米等厂商则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开放策略,推动车载硬件标准化与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拓展终端边界。
今天的资本市场也充分感受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为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描绘的增长路径。未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推动终端设备从工具属性向智能生态跃迁会成为竞争力的关键。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