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模型密集上线,中国转向交通强国的新机遇?
【文/观察者网 周毅,编辑 张广凯】
从封闭堵塞到四通八达,短短几十年间,我国已成为交通大国。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但到了2020年底,公路总里程达到519.8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4倍。全国高铁里程、高速公路里程、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及里程等多项交通运输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
仅仅是“交通大国”还不够。近年来,发展智慧交通、建设交通强国,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共识。
据媒体9月13日报道,2023年第8期《中国网信》刊发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小鹏署名文章《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为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注入新动能》。文章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抢抓新一轮信息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着力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在科技创新驱动的AI浪潮面前,大模型等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
面对国家和时代的诉求,一些企业正在行动。
近月来,国产大模型密集上线,引人侧目:例如,9月7日,腾讯发布自研通用大模型“混元”;9月5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360智脑大模型面向公众开放;8月31日,百度文心一言、百川大模型、商汤大模型开放商用……伴随着大模型“入场”,可以想象:包括交通汽车等领域在内,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将会涌现。
新世界的大门正在开启,交通出行也将迎来改变。
当交通汽车等领域步入智能化“下半场”,如何看待中国所拥有的历史性机遇?对于交通、汽车等产业智能化的转型而言,行业内部有哪些思考,有哪些尝试和项目落地?围绕这一系列问题,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日前接受了观察者网等媒体的采访。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 资料图
中国基建全球领先,能否成为拥抱智能交通的优势条件?
据中国信通院预计,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增加值)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从专家预测来看,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会达到1万亿元。钟翔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广阔领域的市场机遇,会给交通出行等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正处在智能化转型期。其实人工智能和国内很多产业都有大量的深度融合发展空间。这会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力量”,钟翔平表示,“今年上半年马化腾先生就曾表示过:我们最开始以为(人工智能)是互联网十年不遇的机会,但是越想越觉得,这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
事实上,我们可以在许多领域,捕捉到科技进步的积极信号。
例如来自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9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论文约100万篇,其中28%的论文来自中国。中国高水平论文产出占比从2012年的20.36%增长到2021年的50.71%;专利数量上,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累计授权量25万件,中国占比60%。
相信人工智能创新的实力持续提升,也会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在交通出行领域的智能化浪潮面前,中国有何优势?
钟翔平向观察者网提到了一个细节:在交通领域,其实中国路网也好,或者说轨道交通也好,其实都是全球领先的。在这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高价值的、行业应用向的数据。当这些数据被应用到智能化领域之后,由此产生的效率提升、运营效率提升,以及针对用户的服务能力提升,都将是巨大的。
不过,巨大的机遇,往往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们数字化、智能化的空间是巨大的。”钟翔平对观察者网指出,当交通汽车等领域步入智能化“下半场”,也会对产业链的生态协同提出很多新要求,例如人们需要避免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规避数据孤岛等情况。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地、更充分地发挥数据价值。
或许,这正是中国众多企业的机遇所在。
钟翔平表示,作为国内的平台型科技企业,“智能化的下半场”值得腾讯去发挥其自身规模优势,腾讯也会为中国智能化下半场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提供助力。“用算法投入和算力支撑,去帮助国内产业在智能化下半场充分发挥其实力。我相信这将会是平台科技型企业助力广泛行业的优势所在。”
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者,腾讯重申:不造车
更具智慧的交通,往往也意味着更具效率的交通。一些尝试已经落地。
据国内媒体报道,目前,腾讯联合生态伙伴助力襄阳打造了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智慧交管”全域融合应用城市,率先将车联网平台与交管信控系统对接融合,例如建设了信控自适应路口,在任何一个路口,司机最多只需要等一个红灯就可通过,提升了通行效率。
观察者网注意到,近年来腾讯通过云、图、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持续推动交通、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钟翔平日前透露,腾讯正在和国内高校共同探索交通大模型算法,通过分析环境和交通流数据,去预判和推演,提升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大模型在汽车、交通领域,都有哪些发力空间?企业背后的思考是什么?会有哪些布局?
9月8日,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交通专场、智慧出行专场在深圳举行。在大会现场,腾讯分享了对于交通、汽车等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思考。
钟翔平指出,在汽车领域,大模型将驱动自动驾驶算法研发的加速、用户服务能力的提升,优化全链路上用户交互的能力,帮助车企更懂用户。“我们将与一些车企共建汽车行业的大模型,包括座舱大模型、智能驾驶训练大模型、智能客服大模型等等。”钟翔平表示。
钟翔平表示,在交通领域,可以通过大模型寻找交通规划、缓解拥堵、安全防护的更多优化解法,或者在智慧城市交通的项目中进行路网设计,基于输入更多数据、经验后的AI大模型,很有可能设计出比人工设计更合理的路网规划。
“在这一轮科技浪潮中,腾讯也会把大模型等AI技术的价值放大到整个交通出行、汽车产业,以及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考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实现车、路、城之间共同的进化,让每个车都能够享受到来自路和城的智能化服务。”钟翔平总结到。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进军汽车行业以来,坚持数字化助手和生态共建者定位,专注所长,不下场造车。在2023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钟翔平再次强调,腾讯不造车,也不直接参与自动驾驶算法的研发,而是向车企和汽车生态企业提供智能汽车所需要的云、图等基础设施。
在云方面,腾讯推出业内第一朵“专云专用”的智能汽车云,并在上海、河北怀来设立了两个云专区,实现行业唯一的“双专区”模式,专为智能驾驶服务,提供全栈物理隔离的方式,保障数据安全合规;在图方面,腾讯与相关车企合作,专属的自动驾驶地图,助力自驾功能的提升、用户的运营服务。
打造会自我进化的“交通生命体”
近年来,智慧交通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它有效提高了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效能,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也为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的模式。但钟翔平认为,智慧交通当前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数据孤岛、系统迭代升级困难、用户获得感不强等现象依旧突出。
对此,腾讯提出了“交通生命体”的构想。钟翔平表示,腾讯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发展速度与建设周期之间的匹配问题,这背后的关键在于推动真实交通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并且让交通数字化基础设施具备自适应能力,要能让它像生命体一样,实现自我思考、自我进化。
据悉,今年腾讯在“实时孪生+交通OS”双轮驱动数字底座上,强化部署了AI能力,为交通行业构建了一个实时可计算的数字底座。在这套底座中,腾讯的实时孪生技术可以对交通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中微观一体化仿真技术,实现历史回溯、交通预测、调度策略生成评价以及应急诱导等全流程服务,既满足实时性要求,又可极大降低全域资源消耗;交通OS提供物联支撑,将复杂庞大的交通系统进行统一纳管,打破数据孤岛,同时还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开发环境,让普通的业务人员也能够深度参与行业智慧应用的敏捷开放和快速迭代。
钟翔平强调,AI是这套底座中的核心要素,贯穿从感知、计算、推演到服务全链路,在异常事件自动检测、全域轨迹精准还原、自动生成管控策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I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事故的现场特征、危险性,进行事前仿真预演,自动形成并推荐多个处置策略;当现实中发生事故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AI推荐的方案和操作细则,在交通OS中一键执行操作,避免二次事故。
在采访中,钟翔平向观察者网等媒体举了一个例子。
隧道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事故发生的高发场景。腾讯利用交通OS的广泛互联和实时数字孪生技术的预测、推演等能力,将真实隧道环境打造为实时可计算的数字时空,从而实现对隧道“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智慧化安全管控。
钟翔平进一步强调,交通行业有城市交通、高速公路、港口物流、机场等多个场景,但无论什么样的交通场景,腾讯都会将重点放在通过核心优势能力构建数字底座,降低开发成本和难度,至于每个场景下的具体应用,可以由更专业的行业人员,在这套底座之上去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做出思考和行动的中国企业,不仅仅是腾讯。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百度云智大会智能交通论坛上,百度ACE智能交通引擎3.0重磅发布。据报道,ACE3.0利用大模型强大的知识压缩能力,将车、路、云、图的基本能力和交通全要素进行聚合和泛化升级,打造了交通大模型,有效提升了交通感知、认知、预知能力。
(采访内容经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订)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