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大模型集结机器人炫技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日启幕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如何“生成”?

大模型集结机器人炫技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日启幕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如何“生成”?

新火种    2023-09-07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会现场 记者 宋薇萍 摄


ChatGPT掀起的人工智能风,刮到了黄浦江畔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会场:400多家企业携新品亮相,海内外大模型集结,智能机器人同台竞技……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拉开序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智联世界,生成未来”。后四个字正与ChatGPT呼应——这是一款能够编码、建模和生成人类语言的程序。


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如何“生成”?上海证券报记者将在会场内外寻找答案。

厚度:“生成”产业生态

上海张江正从“中国硅谷”向“中国智谷”迈进,AI、物联网与集成电路等“硬科技”在这里融合,擦出新的火花,开启未来的大门……


科创板IPO获准注册的泰凌微,其物联网芯片广泛支持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医疗、仓储物流等多类消费级和商业级物联网应用,产品远销全球。


记者日前在泰凌微实验室看到,在堆积如山的线路板、测试仪的“环绕”中,公司开发测试人员正在测试着最前沿的智能互联设备。在不远的未来,这些电子产品将被应用到智能遥控、电子货架等各个场景,成为智能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拥有智能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类企业,也有软硬协同、大模型等技术类企业,还有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初创企业等一圈圈集聚,活跃融通的产业生态已然成型。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183家增长到2022年的348家,产值从1340亿元增长到3821亿元。未来,上海将充分利用超大城市的综合优势,推进创新平台开放、数据资源开放、应用场景开放,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的超级场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场景投资运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化和集聚化。

广度:“生成”落地场景

今天的上海,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落地场景无处不在。


在医院,患者可以使用AI智能问诊、辅助影像诊断等智能医疗系统,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大大提高。在银行,AI技术打造的差异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正在打破传统网点的边界,重塑金融服务模式。在街边,AI技术正飞速处理海量数据,为城市装上智慧大脑,营造美好生活图景。


在港口,从东海大桥桥头到洋山港,往返72公里的物流环线是目前全球最长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应用场景,承载着上海这个世界第一集装箱大港的进出口吞吐量。自2022年7月18日开始,上海在东海大桥开启国内首例社会道路自动驾驶“减员化”测试,分阶段减少人员参与,保障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落地,最终实现驾驶“真无人”。


近5年来,上海人工智能发展从技术研发跃向普惠引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应用场景方面,上海开放了3批58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接全球280余家企业、提供500余个解决方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揭榜挂帅过程中,30个项目入围智能医疗器械揭榜,数量紧随北京,排名全国第二;千余台智能服务机器人被投入疫情防控,在临港、国展中心等方舱医院实现规模化部署。


行业赋能正在渐次深化。AI+医疗取得14张三类、76张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相关产品覆盖全国数十个省市超150家医疗机构、超2亿群众;AI+制造,建设100家智能工厂、10家智能标杆工厂;智能网联汽车,累计开放926条1800.3公里测试道路,测试企业数、牌照发放量、开放道路里程均位居全国第一。


下一步,上海将持续探索制定面向未来的技术标准、安全准则、伦理规范,在健全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努力让人工智能更显温度。

深度:“生成”聚合高地

致力于打造创新“核爆点”和“新风口”,上海正加快探索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高端平台先后启动运作,5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17家市级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一批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在沪持续完善布局……


站在下一个五年的起点,人工智能“上海高地”要继续保持“头雁效应”,不仅在数据、算法、算力等赛道上要继续积能蓄力,在安全、隐私、伦理等领域也需扬鞭奋蹄。


历届人工智能大会共达成200多个总投资7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200余项创新产品首发首秀、20余个重大应用场景发布及一大批项目实现产融对接。大会链接全球顶级资源,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龙头公司正在携手共进。总投资超450亿元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落户松江,包括腾讯的科恩、优图、微瓴三大实验室以及常山北明、东华软件、T3出行、灵雀云等百余家腾讯生态链企业将入驻。


百度飞桨发起“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联合赋能计划”,牵头发挥大企业资源优势,目前已携手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等13家GOI伙伴,在浦东加快建设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人才的聚合效应也在显现。上海人工智能人才从2018年的10万人增长到2022年底的24.8万人,占全国1/3,多层次人才梯队基本成型。


面对人工智能的变革浪潮,上海将充分发挥超大型智慧城市综合优势,加快发展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全力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试验场和重要风向标。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