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大模型曝光,AI+金融进入「大模型」时代
9 月,上海,黄浦江边,在蚂蚁集团举办的 inclusion 外滩大会上,国际人工智能专家、与篮球巨星同名的迈克尔·乔丹博士,深入浅出地为人们说明了,除了回答人们的奇思妙想,大模型所代表的 AI 技术,该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达到更高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解决实际问题,才是以 AI 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真正落地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其实才刚刚开始。
在 inclusion 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公布了自研的「蚂蚁基础大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定制的「蚂蚁金融大模型」。内测半年后,基于蚂蚁金融大模型的支小宝 2.0 和支小助两款产品,能为普通的金融参与者,提供具体的帮助。
「这不是一个新技术,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大会圆桌论坛上,引用了当下最热的电影《奥本海默》的台词,来形容技术为商业带来巨大变化的潜在势能。在这之前,科技已经从支付方式、支付场景等消费领域走入了千家万户,让普通人享受到了普惠的价值;在「GPT革命」到来后,人工智能技术还将继续更专业、更安全的思路深入到每个行业里。
这一切在9月的上海悄然发生着。这座城市过往以金融闻名全球,如今正在加速迎接技术的「入场」。
蚂蚁大模型,解决「真问题」
对大规模语言模型的讨论,几乎贯穿了今年整个外滩大会的论坛环节。让整个大会「科技范儿」十足的同时,也侧面印证了行业和学界对这场AI革命的重视,以及对它可能对生产生活带来影响的期待。
但不同于上半年科技领域的「GPT狂热」,9月的黄浦江边,关于大模型的探讨更多围绕着「如何在具体行业里落地」展开。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模型不可能永远是一个对话或代码生成的机器,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实现具体价值。
具体到金融行业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谭彦曾在今年8月初发布的《银行业生成式AI应用报告(2023)》里如此说道:「当前市场通用的生成式AI模型具备普适、跨行业通用、模糊语言的特性,而这难以满足银行业对金融专业能力、精准性方面的高要求,因此,如何让生成式AI模型‘说专业的话’、‘说真话’就成为了银行业规模化应用生成式AI的两个关键挑战。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数据安全的严格要求也意味着模型的精调和应用都很有可能需在本地进行。」
这段对话精准地点出了大模型落地到金融行业的两个关键点:第一,要更专业;第二,还要更安全。
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教授,则在9月8日的分论坛上,用「最后一公里」描述了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的距离,「通用大模型是知识的底座。宽广有余,但纵深不足。」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临门一脚还需要时间和投入继续探索。
也正是在9月8日下午的这场论坛里,蚂蚁集团正式发布金融大模型。
据介绍,这款行业大模型基于蚂蚁自研基础大模型,针对金融产业深度定制,底层算力集群达到万卡规模,目前已在蚂蚁集团的财富、保险平台上全面测试。同时,蚂蚁也发布了两款基于金融大模型能力的产品:智能金融助理「支小宝2.0」,服务金融产业专家的智能业务助手「支小助」。其中,「支小宝2.0」已内测近半年,将在完成相关备案工作后上线。
9月8日,蚂蚁集团在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正式发布金融大模型 | 蚂蚁集团
用蚂蚁集团副总裁、金融大模型负责人王晓航的话说,蚂蚁金融大模型要解决行业的「真问题」。或者说得更接地气一点,这两款产品可以给金融参与者提供更具体的业务支持。
支小宝2.0主要面向投资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行情分析、持仓诊断、资产配置和投教陪伴等专业服务;而支小助则可以为从业人员在投研分析、信息提取、专业创作、商机洞察、金融工具使用等环节提供深度智能服务。
除此之外,蚂蚁集团也正式对外开放了金融AI任务评测集「 Fin-Eval」。Fin-Eval由「认知、生成、领域知识、金融逻辑、安全合规」五大维度共28个分类组成,它和金融大模型以及两大产品一起,组成了蚂蚁金融大模型的「1+1+2矩阵」。
科技前进,安全不变
除了新技术外,蚂蚁也没有停止过对前沿技术上的探索,以及和金融领域的结合。
在9月7日的开幕的INCLUSION·外滩大会主论坛上,蚂蚁集团董事长兼 CEO 井贤栋借用诺兰电影《奥本海默》里的经典台词「这是一个新的世界」,表达了自己对 AI 革命的认知:「这波大模型带来的冲击,会重构很多的商业(模式)。」
在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顾问、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看来,ChatGPT所带来的AI变革,发生在人工智能第三个周期的低谷之后,「这个革命不是简单的一种技能或者简单生产效率提高的工具,而是真正平台性的革命。」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右一)谈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 蚂蚁集团
蚂蚁对于科技的变化从来不陌生。
从2004年支付宝诞生开始,它们就一直将科技和金融行业进行结合,希望解决行业痛点乃至整个社会运转里的信任问题。从担保交易到二维码支付再到刷脸,不同支付方式的转变为消费互联网带来了颠覆;而近年来,从区块链再到大模型,前沿科技还在继续改变着未来金融和商业世界的发展。
在9月7日的圆桌论坛上,井贤栋用了一个高机租赁这个细分领域,介绍了区块链技术是如何运用在传统行业的。
这是一个重资本的行业里,其运作过程需要高度依托制造业,但更离不开对金融行业的融资需求。在传统的行业运转规则下,行业里的实体需要依靠自身的信用进行融资,这既会使得本身融资变得相对困难,也会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资产的管控风险变高。所以,这是一个相对来说风险较高的行业。
区块链的出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运转模式:融资的主体不再是公司,而是一台一台实际的设备,「我们把区块链的通讯模组放在一起,放在总控制T-Box里面去,设备里所有数据信息(可以)实现在线的流转。」井贤栋介绍道。
这带来了3个方向的改变:
第一,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各个节点的变化,实现了实时资产管理;
第二,融资和借贷过程都变得容易,资金方不需要费劲去评判主体的信用,而是转为把资金给到一台台具体的设备,并且可以看到设备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情况;
第三,可以让行业的运营逻辑从「重资产」转变为「轻资产」,并且可以释放出产业链里各方协作机会。
不过在技术变化的浪潮里,金融行业里安全的底线是永远不能改变的。有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是,当支付变得容易之后,诈骗是不是也更容易发生?这是蚂蚁作为行业巨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一种企业责任,更是企业继续发展的立身之本。
蚂蚁的解决方案是:「实现数据价值的交换,而不是数据本身进行交换。」这需要在隐私计算层面实现突破,数据要可用但不可见,可计算但不可识。技术突破是重要,成本是商业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井贤栋在7日的圆桌论坛表示,蚂蚁正在重点投入,希望未来有一天加密计算的成本和效率做到今天的明文计算一样。
「那个时代会真正迎来数据时代的大爆炸。」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