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推动港口智能化转型——成卫东代表:以“工人技能”赋能“人工智能”

推动港口智能化转型——成卫东代表:以“工人技能”赋能“人工智能”

新火种    2025-05-01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3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推动港口智能化转型——成卫东代表:以“工人技能”赋能“人工智能”》的报道。

走进位于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的成卫东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张去年9月颁发的“人工智能训练师”证书被摆放在显眼位置。

“人工智能训练师”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近年来发布的“新职业”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说,智能化是港口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要想将多年研究的拖车驾驶技巧和操作方法不断标准化、数据化,以“工人技能”赋能“人工智能”,这张证书“非考不可”。

2021年,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自此起,天津港的面貌焕然一新。依托北斗导航系统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投用后,其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装卸作业“纪录”不断被刷新。

随着新技术在港口加速应用,“老师傅”成卫东也接到了一项新任务——给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当“教练”。成卫东将拖车过坡过坎的车速、机械设备运行中的通病等一系列经验“倾囊相授”,帮助程序员编写指令。

“之前,技术精湛的拖车司机每天最多只能拉几百吨货物;而如今,通过智慧港口建设,十余位员工已能同时操控几十台机械设备。从‘一对一’到‘一对多’,智能科技的赋能让港口发生了巨大变革。”成卫东感慨。

近年来,天津港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方面亮点频出。去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天津港PortGPT1.0,在智慧港口建设赛道上加速“领跑”。

具备自主伴航功能的高度智能化拖轮“津港轮36”和陪试船“津港轮37”去年也在天津港正式投产启用。“这是海上的‘无人驾驶’,未来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也必将进一步从陆地向海洋延伸。”成卫东说。

在成卫东的带动下,天津港也掀起了“AI热潮”,不少职工埋头学习相关课程。“大家提出了很多新想法、好点子,我们共同攻关,让技术创新为港口生产作业赋能提效。”成卫东说,在职工们的支持下,自己近年来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了“牵引车驾驶室防尘装置”等200余项技术创新,其中40多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在带出更多‘机器人徒弟’的基础上,我也希望未来天津港涌现出更多的‘机器人教练’,推动新时代产业工人高效转型。”成卫东说。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