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存储向上,封装破局:佰维存储的AI进化论

存储向上,封装破局:佰维存储的AI进化论

新火种    2025-05-13

大模型驱动的算力革命,已是肉眼可见地席卷全球。算力的狂飙突进,必然将压力传导至硬币的另一面——存储。

AI运算的本质是数据的搬运与处理,当计算核心越来越快,数据供给的速度、容量、功耗乃至物理尺寸,便成了新的瓶颈。

“存储墙”和“功耗墙”日益凸显,尤其是在AI从云端向边缘、向终端(如AI PC、AI手机)渗透的过程中,对在有限空间和能耗内实现高效数据存取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

行业亦逐渐意识到,单纯提升硅基芯片本身的性能已接近极限,“堆料”式的传统思路难以为继。产业的目光开始投向芯片制造的“最后一公里”——封装环节。不再是简单的保护和连接,先进封装,特别是能够将不同功能的芯片(Chiplet)像搭积木一样高密度集成,甚至实现存储与计算融合(存算合封)的技术,正成为撬动算力能效比、突破摩尔定律瓶颈的关键支点 。

在这场围绕“存”与“算”如何更高效协同的角力中,一家本土的存储龙头厂商正试图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

2025年4月30日,佰维存储披露了2024年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经历了行业周期的深度调整后,这家老牌存储企业在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6.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82%;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5.43亿元。

亮眼数据背后,是佰维存储在国内市场独树一帜的战略抉择:不仅仅做存储,更要打通存储与先进封测的“任督二脉”。当行业目光聚焦于封装这片新战场时,佰维存储的“先进存储解决方案 + 晶圆级先进封测”一体化布局,究竟能为它在AI时代构筑怎样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盘棋,值得细细拆解。

决胜AI“最后一公里”佰维的先进封装棋局

AI应用的蓬勃发展,正在对数据传输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

不难想象,AI手机要在本地流畅运行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参数的大模型,需要内存和闪存之间实现前所未有的高速数据交换;AIPC要同时处理多模态信息,进行复杂的推理计算,对内存带宽和延迟的要求远超传统PC;AI眼镜要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和功耗预算内,完成实时语音交互、视觉信息处理和显示;而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更是需要在瞬息万变的路况中,处理和存储来自各种传感器的高并发数据流。

这一切,都指向了存储系统性能当前存在的瓶颈。

传统的将存储芯片和处理器芯片分别封装再通过PCB板连接的方式,物理距离远、连接密度低,已难以满足AI时代的需求。

于是,将芯片封装从二维平面引向三维堆叠,从板级互联走向晶圆级互联,成为大势所趋。Chiplet(芯粒)技术允许将不同工艺节点、不同功能的裸片(Die)灵活组合,而晶圆级封装(WLP),特别是扇出型(Fan-out)和重布线层(RDL)技术,则能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更高的互连密度和更优的电气性能。

更进一步,将存储单元与计算单元在封装层面进行融合(存算合封),则有望从根本上缩短数据通路,大幅降低功耗 。

放眼全球,存储巨头们早已嗅到了风向。三星、美光纷纷推出用于AI手机的超薄LPDDR封装产品,实质上就是利用先进的晶圆级封装技术来满足终端对高性能、小体积、低功耗的需求。

闪迪的HBF技术亦是在探索高带宽闪存的封装解决方案 。这印证了先进封装,特别是晶圆级封装,已成为存储厂商角逐AI时代的关键胜负手。

而在这条代表未来的赛道上,佰维存储亦展现了其敏锐的战略嗅觉和坚定的执行力。

与国内众多专注于存储芯片设计或应用的厂商不同,佰维存储很早就意识到了封装环节的战略价值,并将其提升到与存储器研发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子公司泰来科技掌握了16层Die堆叠、30-40μm超薄Die处理等国际一流的传统先进封装工艺 ,而公司更进一步将目光投向了技术门槛更高、与AI需求更契合的晶圆级先进封装。

根据财报信息,佰维存储正在建设的“晶圆级先进封测制造项目”已被列为广东省重点项目,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

这个项目的核心,正是构建服务于AI时代需求的晶圆级封装能力。具体来看,其技术蓝图涵盖了几个关键方向:利用凸块(Bumping)工艺,为带有主控芯片的NAND Flash存储器(如BGA SSD)提供高密度互连;运用RDL(重布线层)工艺,制造面向AI手机、智能穿戴等场景的超薄LPDDR存储器 ;以及直接面向未来的存算一体趋势,开发存储芯片与计算芯片的合封(Co-Packaging)工艺 。

这种“存储+晶圆级先进封测”的全链条能力,在国内厂商中是极为稀缺的 。这意味着佰维存储不仅能提供存储芯片,更能提供将这些芯片以最高效、最契合应用场景的方式“组装”起来的能力。

在AI时代,这种“搭积木”的能力,正成为一种高维度的竞争力。

“存储 + 封测”双轮驱动 佰维构筑AI时代的新壁垒

如果说晶圆级先进封装是佰维存储面向未来的“船票”,那么其早已构建的“存储研发+先进封测”一体化模式,则是驱动这艘船乘风破浪的“双引擎”。这种模式带来的协同效应,正在为佰维构筑起独特的竞争壁垒。

首先是技术协同的深度融合。不同于设计与代工分离的模式,佰维的存储研发团队,涵盖存储介质特性研究、固件算法开发、硬件设计等,与先进封装团队能够紧密协作、双向赋能。

例如,研发团队可以根据特定NAND Flash颗粒的特性,与封装团队共同优化封装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功耗或可靠性表现;封装团队遇到的工艺挑战,也可以反馈给设计端进行调整,这种内部循环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迭代速度和定制化能力。

正如其年报中所披露,2024年佰维存储在AI新兴端侧(非手机/PC)的营收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 ,这背后离不开其快速响应AI终端多样化、定制化需求的研发封测一体化能力。其自研的eMMC主控芯片SP1800成功量产并导入头部客户 ,也是这种一体化战略下技术内化的体现。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被视为AI下一重要落脚点的具身智能领域,佰维存储已然抢先进场。具身智能(如人形或仿生机器人)要在物理世界中实现自主感知、决策与交互,其“大脑”需要强大的本地计算和实时数据处理能力,这对板载存储的容量、速度、可靠性与功耗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近期就有科技博主在拆解的宇树科技Go2机器狗的过程中,发现该款产品的核心板上采用了佰维存储提供的8GB LPDDR4X内存,由两颗4GB BWMZCX32H2A-32G-X组成,和64GB eMMC存储器,型号为BWCTAKJ11X64G。

这不仅证明了佰维成熟的存储产品能够满足前沿AI机器人复杂运算和多模态交互所需的数据基座要求,更关键的是,这标志着佰维已成功切入具身智能这一高潜力赛道,其产品性能与可靠性得到了头部玩家的验证。

其次是客户协同带来的市场合力。

高端存储芯片与先进封测服务的核心应用领域高度重叠,尤其是在AI手机、AIPC、智能穿戴、AIoT、智能汽车这些高速增长的赛道。佰维存储的一体化布局,使其能够为同一客户提供“存储芯片+封测服务”甚至未来“+存算合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这种模式不仅简化了客户的供应链管理,更能形成深度的服务绑定和需求整合。

从年报披露的客户名单看,无论是Meta、Google、小米这样的全球科技巨头,还是传音、OPPO等主流手机厂商,抑或联想、惠普、宏碁等PC大厂,以及国内多家头部车企和Tier1 ,都可能成为佰维“存储+封测”双轮驱动战略的潜在受益者。

这种客户协同效应,有助于佰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构建起稳固的生态位。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价值维度的提升。

单一的存储产品供应商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而单纯的封测代工厂则往往扮演“辛苦的打工人”角色。佰维存储的“存储+封测”服务模式,使其能够跳出单一环节的竞争,提供附加值更高的整体解决方案。

其提供的不仅仅是存储颗粒或封装服务本身,更是基于对存储和封装深刻理解而整合出的、能切实解决客户痛点(如性能、功耗、尺寸、上市时间等)的综合价值。

正如佰维存储在其年报中所述,这种综合解决方案的价值量相比单独的先进封测服务,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

2024年,佰维存储在经历了2023年的行业低谷后实现扭亏为盈,营收同比增长超过86% ,虽然2025年一季度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业绩承压,但其AI眼镜等高价值产品线预计将从二季度开始放量,2025年面向AI眼镜的产品收入同比增长有望超过500%,带动业绩回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其差异化、高价值战略的潜力。

在AI重新定义计算范式的大背景下,先进封装技术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决定未来芯片性能和形态的关键变量。

可以看出,佰维存储凭借其在国内独一无二的“存储+先进封测”一体化布局,以及在晶圆级封装上的前瞻投入,已经自己争取到了一张参与未来高阶竞争的入场券。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