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105家券商发布年度文化建设年报,“颜值+内涵”呈现八大看点

105家券商发布年度文化建设年报,“颜值+内涵”呈现八大看点

财联社记者林坚    2025-05-21

5月20日讯(记者 林坚)又到一年一度“5·20”。与此同步的,券商文化建设年报也再度在中证协官网陆续公示,最是抢眼。今年共有105家券商披露文化建设年报。

作为每年最值得观察证券业文化建设变化的“窗口”,文化建设年报亦是文化盛宴。与2024年整体保持一致,今年券商文化建设年报完成度依然较高,多数券商年报别出心裁,独具风格。不过今年也需关注的是,不是所有券商都呈现了文化建设特色案例,这与往年有所不同,但个别券商案例呈现数量却大增,文化建设工作也有了明显的分化。

行业人士反馈称,今年文化建设工作普遍更“卷”,创新会更多。记者也采访了解到,今年部分券商还特别借助AI、大模型的力量在文化建设年报上设置巧思,既结合了公司科技的“硬实力”,也突出了公司的“软实力”。

文化建设是资本市场稳健前行的关键支撑,证券行业文化不仅是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更是其“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券商也时常向记者分享,文化建设要有干货,不能浮于表面,但又要创新形式。在过去的一年中,记者也观察到,券商同行持续加强横向联系,找取经验,文化建设年报以及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是重要“宝库”。

自然,文化建设工作并不可被真正量化,正如不少券商企业文化以及党办工作人员多次强调,或许分数很重要,形象展示也很重要,但文化建设没有优劣之分,更不是竞赛,如何能将文化理念和道德规范嵌入到各个环节,以良好的文化积淀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这才是券商真正在做、也应该在做的文化建设工作。

不过,正是由于行业共同编纂的百万字、内容丰富的“高颜值”文化建设年报,这些夜以继日、辛勤笔耕的劳动成果,使得文化建设年报和评估工作为证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通过党建引领、围绕国家战略、注重文化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券商文化建设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也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颜值既彰显证券行业严谨特质,又突破传统报告框架

“语言简洁、易懂,力戒空洞、模板化”是中证协对券商撰写文化建设年报的基本要求,例行先看文化建设年报“颜值”。

整体来看,包括以简约清新设计与深度内容结合,图文并茂的视觉呈现与模块化排版,既彰显证券行业严谨特质,又突破传统报告框架,全景展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image

图为首创证券文化建设内文。

image

图为五矿证券文化建设内文。

image

图为中信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中信建投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华福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国元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长江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银河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申万宏源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光大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华泰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山西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广发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中邮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国金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国联民生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国泰海通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image

图为国新证券文化建设年报内文。

券商创新内容,至少18家券商有看点

整体来看,中国证券业文化建设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2024年各大券商不乏创新看点。

中资券商文化建设年报至少有八大内涵“看点”

具体来看,中资券商、外资券商在文化建设方面各有侧重点,2024年中资券商文化建设年报至少有八大看点值得关注:

一是党建引领是2025年券商文化建设年报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各券商一如既往将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众多券商在年报中都强调了党建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还体现在通过党建活动推动文化理念的传播和实践。

二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 “五篇大文章” 展开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战略实施。

三是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辨识度的文化品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是多家券商重视人才培养,将文化理念融入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整体来看,员工文化认同感与践行主动性提升,文化与经营深度融合,转化为发展动力,品牌影响力也持续增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五是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建设的形式和载体,运用数字化技术、新媒体平台等增强文化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六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券商将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文化建设,通过线上平台、移动应用等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七是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业务之间的协同合作,以文化建设为纽带,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八是积极参与行业活动,不断提升文化品牌在社会层面的广度。

外资券商文化建设特色与共性并存,深耕中国市场

外资券商方面,随着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提升,除了业务上的拓展,文化建设也成为其在中国稳健发展的重要一环。记者梳理发现有

一方面,外资券商均将 “合规、诚信、专业、稳健” 作为行业文化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各券商结合自身企业特色进行理念延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秉承集团 “为所应为,客户为先” 理念,将其与行业文化深度融合,构建起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体系。高盛(中国)证券以 “十四条业务原则” 为核心,贯穿全业务环节,践行行业文化要求。这种在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既保障了行业规范的遵循,又凸显了企业独特的价值追求。

外资券商积极参与行业活动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特质。通过参与监管机构活动、行业论坛、命题工作,以及媒体宣传等方式,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推动行业发展。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的专家参与证券业协会保荐代表人命题工作;大和证券举办 “中日经济金融合作” 论坛(金融街论坛东京分会场),参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此外,在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这些外资券商高度重视。纷纷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文化建设纳入公司章程或治理架构,明确管理层职责。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在公司章程中清晰界定文化建设职责,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和监事均被纳入其中,并由董事长担任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高盛(中国)证券同样设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声誉风险、合规风控、员工管理制度,从多个维度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可以看到,培训与宣导是外资券商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它们常态化开展合规、反洗钱、职业道德等培训,覆盖新员工、管理层及全体员工,且形式丰富多样。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开展行为准则、合规、反洗钱等多类型培训,2024 年还组织了反洗钱知识竞答、合规总监一对一谈话等专项培训。同时,定期发布合规公告,分享监管案例,强化员工的合规意识。大和证券举办第四期 “Daiwa Spirit” 培训,通过分享、读书交流、议题讨论等形式,强化骨干员工对公司文化的认同,且管理层深度参与其中。

格外需要重视的是,社会责任是外资券商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各券商聚焦乡村振兴、投资者教育、公益捐赠等领域,部分企业还结合业务特色推动绿色金融、女性赋能等项目。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与基金会合作推动乡村女性绿色创业培训,荣获 “社会公益企业” 称号,并在投资者教育方面覆盖 “3.15”“5.15” 等多个主题活动。高盛(中国)证券通过 “巾帼圆梦” 万名女性创业助学计划、乡村振兴项目等,赋能女性企业家,关怀当地民众。渣打证券(中国)采购颍东区农副产品制作爱心礼包,捐赠社区困难群众,并开展金融知识培训。

员工关怀是外资券商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通过意见调查、团队活动、健康福利、跨层级沟通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开展员工意见调查、“员工感谢周” 活动,提供健康福利,包括补充保险、心理健康咨询等,并组织跨层级交流会。渣打证券(中国)定期举办生日会、员工大会,增进管理层与员工互动,还参加 “彭博一英里接力赛”,提升团队凝聚力。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