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证券毛冠锦:政策赋能技术迭代,一二级市场投资逻辑分化
5月23日讯(记者 沈娇娇)“陆家嘴金融沙龙”第11期于近日在上海浦东落下帷幕。嘉宾围绕“产业与资本共振:智能机器人元年”这一主题,展开对话与探讨。国泰海通证券机械分析师毛冠锦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分析与一二级市场投资特点”展开深度分享,结合政策支持、技术演进及市场实践,揭示产业发展脉络与资本布局逻辑。
政策赋能技术迭代,产业链协同开启商业化进程
毛冠锦指出,中国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展现出独特的政策优势。从新能源汽车到4G技术,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与地方政府细化落地形成联动效应。在人形机器人领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重点工作,北京、广东等地密集出台具身智能规划,配套补贴与人才引进政策。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与指导意见》尤为关键,明确“突破关键技术 — 培育重点产品 — 拓展应用场景”的路径,通过供需双向拉动加速产业成熟,类比新能源汽车发展轨迹,预计行业将进入加速期。
技术迭代层面,毛冠锦强调本体关节模组与传感器的重要地位。当前国内以旋转关节为主,随着工业负载等场景拓展,线性关节渗透率有望提升,微型丝杠在灵巧手应用中的技术价值凸显。以特斯拉的Optimus为例,目前使用的是全谐波减速器配置与行星滚柱丝杠。国内开普勒、小鹏等企业目前大规模采用滚柱丝杠,小米、智源等企业已在直线关节设计领域积极探索。他特别指出,传感器作为连接外部数据与大模型的桥梁,其配置策略需平衡成本、算法能力与应用环境、触觉传感器数量等,未来硬件降本与技术路线收敛将成为趋势。
在商业化路径上,毛冠锦认为To B端将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工业场景的明确需求为技术验证提供土壤;To C端虽想象空间更大,但需依赖场景创新与成本下探。他呼吁产业链协同突破“大脑”技术壁垒,建议本土企业与华为、字节等科技巨头合作,构建从核心零部件到算法的完整生态。
一二级市场投资逻辑分化,早期布局聚焦技术壁垒
基于一二级市场的实践观察,毛冠锦对比了两类资本的关注点差异。一级市场更注重“人、技术、模式”的底层逻辑:创始人团队的技术落地能力与资源整合经验是核心考量,早期项目估值侧重赛道潜力而非短期盈利,A轮融资集中现象反映资本对技术突破的期待。他特别提醒,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多为年轻团队,缺乏历史业绩参考,后期融资需在技术迭代、客户拓展与场景落地中持续证明实力,否则将面临融资瓶颈。
二级市场则呈现“预期驱动” 特征。2023年因技术进展平淡,相关指数表现低迷;2024年9月华为与16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点燃市场热情,推动一二级市场联动升温。毛冠锦强调,二级市场投资更关注5~10年的终局,聚焦产业落地后的业绩兑现能力,需在技术确定性与估值合理性间寻找平衡。
- 免责声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