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I资讯 > 最新资讯 > 国产大模型都是谁在用?数据安全如何保证?学生会不会依赖大模型?

国产大模型都是谁在用?数据安全如何保证?学生会不会依赖大模型?

新火种    2023-09-11

国产大模型真的“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8月31日以来,包括商汤科技、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科大讯飞等一批国产大模型通过首批备案“持证上岗”,面向全民开放服务。

与此同时,一大波测评在小红书、

那么,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普通人有何关系,目前用户刚需使用场景有哪些?国产大模型上线也有十日了,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领域内多位专家。

资料图:市民体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通用大模型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

  刚需场景包括知识问答、教育学习

根据我国8月15日正式实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履行算法备案等手续。此轮通过备案并集中上线的国产大模型,成为首批“持证上岗”者。

从9月5日正式上线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来看,14小时用户数便突破100万,后台数据显示:目前用户刚需使用场景依次集中在知识问答、内容生成、教育学习、编程辅助等场景。

“认知大模型技术将深刻改变每一个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这是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的判断。截至目前,讯飞星火App的用户已经开发出1万多个性化的AI助手,每一个普通人能调用多个已经上架的AI助手,也能通过简单几步开发自己的专属AI助手,满足职场、营销、出行、生活、公文、客服等多种场景需求,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他告诉记者,未来几年,通用认知智能技术将持续快速发展,给全世界带来六大方面的重大模式创新和产业变革:改变信息分发和获取的模式、革新内容生产模式、全自然交互完成任务、实现专家级的虚拟助手、颠覆传统手工编程方式、成为科研工作加速器。

资料图:科大讯飞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星火大模型与行业的结合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

各类“工具”都会带来关切

大模型应该做什么?自OpenAI公司发布ChatGPT以来,争论就没有停止,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相当数量的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毕业论文和平时作业——它不仅可以找出语法错误,还能对行文提出建议。

这一回,国产大模型“开闸”,并且多款大模型的数学、代码能力相当出色,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尚且不能抵挡ChatGPT带来的便利;那对于学龄青少年来说,大模型的开放是否会带来学习上的某种依赖?

“这其实是对于各种‘工具’共同的关切。不仅是大模型,计算器、辅导书背后的参考答案、搜索引擎等等,都会存在‘滥用’‘作弊’的隐忧。”商汤科技副总裁、AI伦理与治理委员会主席张望并没有回避这种担忧。

张望说,大模型还处在快速发展、快速适应和更新的过程中,“长期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将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助手、伙伴。积极探索和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意义重大,比如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通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等,都是可以考虑优化的方向”。

资料图:商汤科技“日日新”大模型体系下“秒画”大模型 刘歆 摄

从“事后监管”到“边跑边管”

与此同时,大模型“飞入寻常百姓家”后,引发了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新一轮担忧。对此,张望认为,这既涉及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科学技术伦理、算法与模型安全相关制度的建立与严格执行;同时也涉及对相关技术工具的完善和使用,比如对数据脱敏、数据沙箱、模型安全体检等。

“相关大模型的产品全链路,包括设计、编码、测试、交付等阶段均需经过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审查,确保产品具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能力才能批准上线。”他解释。

大模型从“生出来”到“用起来”的时间并不长,这得益于监管上的思维之变——过去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多是“事后监管”,而这一回则变成了“边跑边管”。

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10亿以上参数规模的大模型已有近80个,大模型备案机制的建立和首批开放,从一定程度上建立起真实用户调用和模型迭代之间的“飞轮效应”。“对人工智能行业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张望分析,压力主要来自于各方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各项能力和表现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但正是这种期待也从侧面反映出人工智能距离大规模应用越来越近,各方对人工智能的

直面挑战打好“持久战”

据分析,此轮国产大模型正式上线并面向全民开放后,会带来大量的用户注册、使用量以及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将大大助力模型训练,促进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进而使大模型变得更智能与“聪明”,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使用体验。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大模型在C端仍以免费使用为主,而C端用户付费意愿相对较弱,如何跑通商业模式还需长期观察。

记者注意到,国内大模型迭代取得新进展后,还是“习惯性”地和ChatGPT“较高低”。对此,科大讯飞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指出,目前国内与国际顶尖的认知智能大模型对比还存在综合实力、平台能力等差距,在“直道冲锋”过程中,会在芯片、高质量数据、系统迭代等方面遇到严峻挑战;不过,国内在大模型各技术领域方面有长期的探索与积累,核心技术方面的系统性创新也不断“开花结果”。他认为,挑战并奋力追赶的过程必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产业先行,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刘聪表示,大模型集中上线之后,未来会出现“通用大模型‘剩者为王’、垂直大模型百花齐放”的局面,而有数据、懂场景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要和能提供通用认知智能大模型的平台合作,站在安全可控、具备训练优化及自我迭代能力的平台的肩膀上进行长期可持续的产品打磨。

“目前国内大模型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未来随着相关制度规范的不断完善,国产大模型在‘持久战’中会拥有更足的底气和支持。”他总结说。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本文所包含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种的观点。在新火种上获取的所有信息均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新火种对本文可能提及或链接的任何项目不表示认可。 交易和投资涉及高风险,读者在采取与本文内容相关的任何行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您自己的独立判断。新火种不对因依赖本文观点而产生的任何金钱损失负任何责任。

热门文章